赵玉林原在北京某研究所工作,他发现工作中常用的仪器多是日本、德国等国制造的,感到纳闷: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焊接仪器呢?是我们生产不出来吗?
带着一系列的疑问,赵玉林开始琢磨这件事,和同行业清华大学的几位老教授交谈,才发现老教授们也都有此意,非常支持他。
长久以来,中国的焊接技术依靠恒流、恒压两种焊机来完成。焊机的“无脑”特征决定了只有懂材料,懂电学原理的技术高工,才能完成高端制造,这也是很多高精尖的焊接技术,我们必须依赖国外的原因。为了突破自我,打破焊接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,以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测试技术见长的赵玉林,有了研发数字智能电焊机的设想。
2005年,赵玉林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,自筹资金1000万元,组建研发团队,开始潜心研发数字智能电焊机。
2009年,赵玉林研发出了数字智能电焊机,实现了技术性突破,并小批量进入市场,2010年申请了数字智能电焊机及外观专利,2011年获得了数字智能电焊机外观专利证书。
2012年被宝鸡市政府通过技术引进落户宝鸡,并成立了宝鸡市智焊机械科技有限公司,担任公司法人总经理,2013年获得了数字智能电焊机的发明专利(专利号:ZL 2010 1 0513647.6)授权。
数字智能电焊机以其操作简单、高质量的焊接在市场上备受好评,赵玉林也先后多次受到了众多媒体的采访报道,宝鸡日报分别在2015以“最牛的项目”,2016年“钻头精神克万难”,2017年“智能制造在宝鸡”,2018年“填补数字智能电焊机空白”为题进行报道,
2015年受到了陕西电视台的采访,2018年入选了“全国先进模范事迹汇编”,2020年又先后受到了“赢在中国” “中国力量”等媒体的采访报道。